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1-9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投资运行逐步从偏热状态转向相对理性,特别是国家重点调控的钢铁、水泥等行业增幅回落明显,投资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8亿元,同比增长32.6 %,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4.8个百分点。 1、民间投资比重上升,投资结构趋于优化。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和政策的有效引导,为民间资本参与社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完成投资328.1亿元,同比增长36.6%,高于全社会投资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份额由去年同期的52.6%上升为67.9 %,提高了15.3个百分点。从在建项目看,5000万元以上的民间投资项目达351个,同比增加166个;项目平均规模达3280万元,同比增长11.6%。从行业投向看,民间投资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大行业,分别完成投资224.0亿元和70.8亿元,占民资的比重达到68.3%和21.6%。制造业投资更多投向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三大行业占民间投资的比重达24.8%,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而对钢铁、水泥行业的投入力度明显减小,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5.4%下降为7.9%。 2、工业投资增速趋稳,电力建设成效显著。在适度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市继续控制压缩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能耗、高污染投资项目,加大了对电力、能源工业的投资力度,确保工业投资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格局。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完成投资331.7亿元,同比增长38.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0.2%上升为62.8%,提高2.6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85.3亿元,同比增长34.5%,增幅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尤其是以电力生产和供应为主的能源工业投资增势强劲,今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42.5亿元,同比增长82.5%,占全部工业投资的份额达12.8%,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电力工业完成投资37.6亿元,同比增长94.8%。电力工业的两大投资项目——常州电厂一期工程和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工程,分别完成投资16.7亿元和11.7亿元,占电力工业投资的比重高达75.5%。 3、高新技术投入加大,项目规模有所扩大。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前三季度,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41.9亿元,同比增长40.0%,增幅高于全市工业投资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其中三大行业投资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高达62.0%。高新技术投资大项目明显增多,平均规模继续有所扩大。截止9月底,全市新开工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达262个,同比增加73个,其中上亿元的项目达23个,增加17个;高新技术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为3200万元,同比增长97.5%。 4、基础建设稳步推进,重点项目进展良好。围绕创优城市环境,今年我市继续加快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速度,基础设施投资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17.5亿元,同比增长32.1%,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41.2%。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继续快速推进,宁常、镇溧、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段建设进展情况良好,共完成投资17.8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84.5%;312国道改扩建工程、常州供电公司输变电工程、江边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京杭运河市区段南移工程等重点项目也有序推进,分别完成投资5.0亿元、8.1亿元、1.1亿元和5.1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111.0%、75.8%、139.7%和53.6%。从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仍占主导地位,累计完成投资119.9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达55.1%,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较高,今年以来完成投资86.0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达39.5%。 5、房地产开发趋于理性,空置面积有所上升。在“国八条”的作用下,上半年我市房地产业发展过热的势头在下半年得到有效遏制,整个行业开始向理性平稳增长过渡。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4.5亿元,同比增长3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9.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26.0%;办公楼完成投资3.4亿元,同比增长89.9%;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11.1亿元,同比增长11.2%。全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95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2%,其中新开工房屋面积28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9%;全市房屋竣工面积13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5%;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8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7%。由于商品房供应的增加,全市房屋空置面积略有上升,至9月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5.9万平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今年年初增长3.4%、29.3%,其中,住宅空置面积为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商业营用房和办公楼空置面积为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 6、三次产业投资冷热不均,二三产业差距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来,我市第二产业在工业投资的拉动下,投资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而一、三产业投资增速相对缓慢,三次产业在投资总量上的差距逐步有所扩大。前三季度,我市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6亿元、333.2亿元和194.1亿元,同比分别比增长30.2%、37.3%和25.1%,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分别为0.1%、63.1%和36.8%。从第三产业投资来看,主要依靠交通运输、房地产和公共设施三大行业来拉动,其投资总量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高达85.4%;而文化、体育、科技、居民服务等其他行业投资比例相对较低,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所占比重仅为0.5%。 (撰稿人:居淑萍 核稿人:吴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