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一季度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07-05-24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工业生产高位运行 经济效益稳步上升
——一季度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作为常州经济重要支柱的工业经济在一季度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生产销售持续高位运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特别是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民营工业增长势头较为强劲,成为工业经济领域的三大亮点。
一、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与往年发展趋势不同,今年一季度,我市工业经济基本呈现“高开平走”的格局,生产、销售持续在较高的平台上平稳运行,企业经济效益也不断得到提升。
1、工业生产在高平台上平稳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4000家大关,单位总数达4202家,一季度累计实现产值700.6亿元,同比增长29.5%,完成工业增加值165.6亿元,按省统一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2.5%,增幅 低于苏州,高于无锡,在全省列第七位。分经济类型看,三资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216.4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居各经济类型之首,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30.9%,拉动工业增长9.8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371.2亿元,同比增长30.7%,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54.7%,拉动工业增长16.1个百分点;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产值32.1亿元,同比增长25.8%;国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下降10.2%;集体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增长21.6%,增幅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从九大行业看,冶金、建材、电子行业增速领先,分别完成产值129亿元、22.8亿元和40.9亿元,同比增长66.3%、44.3%和39.1%,增幅分别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高出36.8个、14.8个和9.6个百分点,三大行业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43.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2.9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化工、医药、塑料、机械六大行业增速相对偏低,同比分别增长16.4%、23.7%、26.3%、16.5%、28.2%和20.6%,分别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3.1个、5.8个、3.2个、13个、1.3个和8.9个百分点。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速依然快于轻工业,贡献份额继续攀升,工业重型化特征日益明显。一季度,全市重工业实现产值506.3亿元,同比增长34.3%;轻工业实现产值194.3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比重工业低了15.9个百分点。重工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9.7%上升到72.3%,对规模工业的贡献份额达81.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3.9个百分点。
2、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趋好。在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全市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迅速,亏损面稳步下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明显上升,工业总体效益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一是效益综合指数创新高。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综合指数达157.3%,同比上升16.2 个百分点,达到了历年来最高水平。从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看,均好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同比增幅为22.7%,绝对额达10.6万元/人;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3.3%,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达3.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7.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达9.1%,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3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1次;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为65%,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二是利润总额增长显强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40.9%,增幅比产值、销售和利税分别高出11.4个、10.7个和4.6个百分点。从九大行业看,建材、医药、冶金、机械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同比增幅分别为170.9%、55.7%、52.4%和46.2%,四大行业共实现利润13.9亿元,占全市工业利润的比重达59.3%;纺织、服装、化工、塑料、电子行业利润增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纺织行业还出现了负增长,同比下降9.5%。三是企业亏损面渐缩小。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扭亏增盈取得显著成效,亏损企业单位数有所减少。截止3月底,全市420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达704家,同比减少45家,企业亏损面为16.8%,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减亏幅度较大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分别下降41%、32.5%和9.2%,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亏损额则同比分别增长54%和1.2%。
二、当前工业经济领域的三大亮点
从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的内部结构分析,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民营工业增长势头较为强劲,成为目前工业经济领域的三大亮点,同时也是支撑全市工业今后一阶段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1、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有新增强。一季度,全市56家重点企业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236亿元,同比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3.7%,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41.5%,拉动工业产值增长1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重点企业集团在全市工业利税和利润中占据了近半壁江山。一季度,全市重点企业集团共实现工业利税17.1亿元,同比增长33.5%,其中利润12.2亿元,增长35.4%,利税和利润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2.1%、51.8%。在全市工业经济规模前10强企业中,中天钢铁、申特钢铁、金源铜业、亚邦化工的产值增幅均超过四成。至3月底,全市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有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家;销售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4家,同比增加3家。
2、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份额有新突破。今年以来,我市广大工业企业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江苏远宇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合翔(常州)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一批高精尖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进一步推动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1233家,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70.7亿元,同比增长35.9%,增幅高出全市工业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6.8%上升至38.7%;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65.8亿元,同比增长38.2%,完成出口交货值37亿元,增长30.3%,实现利税总额18.8亿元,增长38%,其中利润12.2亿元,增长45.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比重已超过五成,达到51.8%,同比上升7.5个百分点。
3、民营企业经济比重有新提升。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政策的推动下,我市民营工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贡献份额日益上升。截止3月底,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3310家,同比增加474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8.8%。一季度,民营工业完成产值413亿元,同比增长31.9%,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59%,比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3亿元,其中利润12.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6.8%和51.8%,比去年同期提高6.8个和8.7个百分点。在民营工业企业中,有43家企业产值超过亿元,其中常州中天钢铁有限公司以34.1亿元的业绩名列民营工业企业榜首,也成为全市工业企业的领头羊;江苏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民营企业产值均超过6亿元。
三、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
尽管一季度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较为稳健,保持了“效益增长快于产销增长”的良性格局,但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资金紧张等外部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对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产生新的压力。
1、企业的成本压力依然较大。由于国际油价变动频繁,加上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而价格传导机制作用不明显,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产品价格较为疲软,这也压缩了广大工业企业的盈利空间。一季度,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0.2%,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1.8%,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6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 “倒挂”,使企业的成本负担愈来愈重,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89.7%,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2、企业的资金压力仍然存在。一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247.1亿元,比年初增长12%。从贷款投向看,房地产、城建等行业依然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重点,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较大,其中工业类贷款余额为509.1亿元,比年初增长9.6%,增幅低于各项贷款总额2.4个百分点。同时,虽然银行贷款有所增加,但企业二项资金占用依然过大。1-3月份,全市工业产成品存货达147.1亿元,应收账款净额为38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24.5%,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4个和1.7个百分点。另据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77.3,企业融资指数为81.8,均处于相对不景气区间。
3、市场竞争激烈度日益提升。在多年累积的过剩生产能力尚未完全消化的情况下,本轮经济周期中不少行业又投资过度,形成新的过剩生产能力。从我市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水泥、化纤、钢铁等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可能性。据统计,2005年我市钢材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55.5%,生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50.3%,粗钢生产能力利用率为50.2%,水泥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75.9%,化纤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64.5%。另外,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我市食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销售也出现回落。
4、天然气供应的不确定性制约部分企业发展。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我市部分用煤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开始使用天然气。但由于用户的迅速增加,天然气供应相对紧张,不能充分满足生产需求,给部分企业的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如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2台39万千瓦燃气发电机组已投入正常运行,但由于天然气供应缺口较大,发电机组不能满负荷生产,导致设备利用率较低。
二季度是工业生产的黄金季节,从各辖市、区和重点企业反馈的信息以及工业用电走势等方面分析,下一阶段全市工业仍将维持当前良好的运行格局。从企业调查队景气调查显示,预计二季度我市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15.4,企业景气指数将达139.1,均比一季度有所提高。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钢材、铜等产品的价格走势变数较大,尤其是铜价已处高位,回落的概率正在加大,其对我市工业经济增长最快的冶金行业有可能造成较大影响。
(撰稿人:张向平 核稿人:吴煜)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