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呈现五大变化 今年以来,我市城镇居民收支保持了较快增长,据市区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18元,人均消费支出达到9274元,均比去年同期增长12.8%。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已有更多的能力注重精神享受和文化消费,旅游、汽车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具体呈现以下变化趋势: 变化之一:恩格尔系数较为平稳,饮食费用明显增加。1-9月份,市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4%,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继续保持在30%-40%的富裕水平。生活的日益富足,使城市居民更舍得在吃上花钱,同时对膳食的结构要求也更高。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3279元,同比增长13.1%,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实际增长11.0%。膳食构成方面,糖烟酒饮料、蔬菜、干鲜瓜果类消费明显上升,人均分别支出482元、293元、213元,同比增长20.4%、11.8%、10.5%。与此同时,居民家庭在外饮食的次数明显增加,用于饮食服务的消费支出和比重均迅猛上升。1-9月份,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在外饮食支出942元,同比增长34.1%,占食品支出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6.2个百分点。 变化之二:购买住房热度不减,居住消费不断攀升。商品房价格的持续走高,刺激了人们住房消费的热情,由此带动了居住消费保持高速增长。1-9月份,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居住方面的支出为1137元,同比增长42.5%,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达12.3%,比去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其中,人均用于住房装修等方面的支出676元,增长65.6%;用于水电燃料及其他方面的支出424元,增长12.8%;用于物业管理费等方面的居住服务费支出36元,增长170.8%。居住消费的上升,也直接推动了居民家庭设备用品的更新换代。1-9月份,居民家庭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达676元,同比增长30.7%,其中耐用消费品支出386元,增长56.3%。在耐用消费品支出中,家具消费支出的增幅高达4.6倍,床上用品支出增长45.1%。 变化之三:旅游健身享受生活,休闲娱乐支出上升。1-9月份,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345元,同比增长38.3%,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7%,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健身活动支出9元,增长2.1倍,团体旅游支出210元,增长42.5%;参观游览支出32元,增长40.8%;其它文娱活动支出89元,增长24.7%。从不同收入人群分析,高收入家庭对休闲娱乐消费更为热衷。调查资料显示,1-9月份,占调查户数10%的最高收入家庭人均用于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达1413元,同比增长70.5%。 变化之四:私家车消费成亮点,相关支出较快增长。汽车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私家车正快速步入普通居民家庭,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市新增私家车2.9万辆,至今年9月末,市区私家车拥有量已达5.5万辆,同比增长39%。与此相应,居民家庭用于汽车方面的相关费用明显上升。抽样调查资料表明,1-9月份,居民家庭人均用于车辆保险方面的支出达17元,而去年同期还不到1元;人均用于车辆用燃料及零配件的支出为200元,同比增长78.8%。 变化之五:参保纳税意识增强,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月份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交纳各种社会保障支出953元,同比增长22.6%,其中人均交纳养老基金375元,增长25.0%;交纳住房公积金436元,增长18.4%;交纳医疗基金116元,增长37.0%;交纳失业基金23元,增长9.7%。另外,城镇居民人均还交纳个人所得税95元,同比增长92.6%。 从前三季度我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情况看,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物质生活稳步上升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明显。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消费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居民消费倾向走低、储蓄倾向增强等现象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关注之一:消费倾向减弱,即期消费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市城镇居民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消费倾向呈逐年下降态势。2004年,我市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76.8%,2005年下降至73.5%,今年1-9月份为72.9%,较上年又下降了0.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对教育、医疗、购房等消费预期的增强和当前社会保障水平的偏低,是造成居民消费倾向走低的最根本因素。同时,从不同收入水平人群分析,高收入户消费倾向低而储蓄倾向高,低收入户消费倾向高但实际消费能力弱,这也是造成城市居民总体消费倾向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消费倾向长期过低,将不仅影响当前消费总水平,而且从长远看也不利于拉动生产,影响投资效果,最终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为此,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对预期收入增长的信心,减少扩大消费的阻力,提高即期消费水平。 关注之二:生活必需品价涨,贫困家庭影响较大。虽然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涨势趋缓,但食品、燃料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上涨幅度仍然较大,直接增加了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尤其给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月份,占调查户数10%的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937元,同比增长3.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仅增长1.8%;而人均消费支出达4017元,同比增长4.1%,支出比收入高出80元。从低收入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看,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增加111元,占消费支出增加额的比重达69.8%,其中人均粮食消费量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4.6%,但支出却增长5.2%。因此,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管,深入基层体察民情,采取不同的救助政策与措施,切实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困难。 关注之三:储蓄倾向增强,投资渠道尚需拓宽。虽然人们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但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再加上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不敢“寅吃卯粮”负债消费,因此银行储蓄仍是最受城镇居民欢迎的保值增值手段。统计资料显示,1-9月份,我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03.7亿元,同比增长19.5%;城镇居民家庭的储蓄倾向(人均储蓄在人均总收入中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6.5个百分点,达到32.5%。如何将居民存款转化为投资,解决好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值得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思考和研究。 关注之四:信贷消费面窄,消费理念有待提升。贷款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形式已渐渐深入人心,截至9月底,我市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已达132.0亿元,同比增长6.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市信贷消费尚属低水平。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至9月底,我市仅有11%的城镇居民家庭发生了购房消费信贷,而汽车等其它消费信贷支出更是微乎其微。目前,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能级为千元级至万元级阶段,消费支出的主要来源靠当期收入和前期积累。当消费能级跨越万元级阶段,向十万元级甚至几十万元级水平跃升时,依赖于原来的消费模式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制订切实有效的消费信贷政策,扩大消费信贷规模,使消费信贷成为支持居民消费升级的一个有力支撑。(撰稿人:冯吉红 核稿人:杨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