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销规模日趋增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格局看,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可谓功不可没。前三季度,全市56家重点工业企业(集团)依靠自身优势,努力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拓展市场空间,经营业绩显著提高,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也进一步增强。 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今年全市重点企业基本呈现了高开高走的运行轨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上年均有明显提高。1-9月份,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21.4亿元,同比增长32.7%,增幅较去年同期高出15个百分点,超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3.2个百分点。56家重点工业企业(集团)中,29家企业的生产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常州现代通讯光缆有限公司、常州安德利聚酯有限公司、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常州金源铜业有限公司6家企业生产规模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以上,特别是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完成产值10亿元,同比增长了近6倍。 2、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在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重点工业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也明显攀升。前三季度,全市重点工业企业(集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15.8亿元,同比增长33.4%,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7.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63.0亿元、利润4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1%和39.0%,利税、利润超过销售收入增幅9.7个和5.6个百分点,呈现出效益增长快于产销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56家重点工业企业(集团)中,利税、利润增速均超过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的有23家,其中11家企业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在一倍以上。尤为可喜的是,前三季度56家重点工业企业(集团)无一出现亏损,其中有23家企业利税总额超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家;30家企业利润总额超过5000万元,同比增加8家;利润总额超过2亿元的企业(集团)有4家,分别是输变电设备集团、中天钢铁、远宇电子和常林工程。 3、企业规模继续扩大。随着产销增速的加快,我市重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从产销规模看,1-9月份产销规模超过10亿元的重点企业已达2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5家,超30亿元的企业(集团)有7家,分别是中天钢铁有限公司、江苏输变电设备集团、常林工程机械集团、金源铜业有限公司、新科电子集团、申特钢铁有限公司、亚邦化工集团。值得一提的是,中天钢铁有限公司前9个月的产销规模已经超过百亿元。从资产总量看,截至9月底,56家重点企业(集团)资产总计达772.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量的三成。全市资产超过10亿元的30家企业中,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占了近九成,达26家,其中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计达98.7亿元,成为全市“家底”最厚实的企业,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资产增长最快,比去年同期增长三倍多。 4、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从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产、销、效增幅均创下历年来最高水平,不仅一举扭转了前几年重点企业发展速度低于全市平均的局面,而且也成为今年拉动全市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前9个月,56家重点工业企业(集团)产值、销售收入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分别占34.3%和34.6%,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和0.7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和销售增长的贡献份额均达37.0%;重点企业实现利税、利润总额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9.9%和44.3%,即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的四成是由重点企业(集团)贡献创造,新增效益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来自于重点企业,比往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上。由此可见,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 5、行业发展反差明显。虽然重点工业企业(集团)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也有部分企业(集团)运行态势不够理想,行业之间发展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冶金企业高速增长,而机械加工企业增势放缓。56家重点工业企业(集团)中,9家冶金产品生产企业前三季度产值、销售、利税、利润累计增幅分别达63.9%、62.1%、91.2%和97.3%,均远远高于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平均水平。从全市工业企业产值增量排序看,前四位均为冶金企业,分别是申特钢铁、中天钢铁、金源铜业和江南实业,仅此4家企业的产值增量已超过百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个百分点。与此相比,机械加工企业中虽然输变电生产企业、轨道车辆牵引中心等发展势头良好,但也有部分机械企业增速有所减缓,甚至由于经营状况不佳而出现下滑。前9个月,重点企业(集团)中的17家机械企业产值、销售对重点企业(集团)的贡献率仅为15.1%和19.8%,同比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34.2%下降到30.4%。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今年以来,重点企业(集团)的强劲发展势头,使之再次成为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但同时也应看到,制约重点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不利因素仍较为突出:一是价格波动带来的直接冲击。一方面,钢材、水泥等产品价格走低使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产销和盈利水平出现“缩水”,水泥生产企业所受影响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原材料、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不仅造成企业生产成本攀升,而且也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二是市场竞争激烈和产品附加值低下带来的效益下降。如新科电子受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价格大幅“跳水”的影响,主要产品价格比去年下降三成以上,导致企业效益水平大大低于去年同期;铜价的不断上涨虽然使常州金源铜业有限公司产销实现翻番,但由于产品附加值的下降反而使企业的盈利同比下降13.0%。三是新兴产业仍未成为重点企业(集团)的主力。从重点工业企业(集团)的增长看,仍以传统机械、冶金、化工等产业为主体,上述三大类企业户数占56家重点企业(集团)的三分之二,经济规模所占比重更是超过七成;而电子、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大企业偏少、经济规模偏小、竞争能力偏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改观。与此同时,我市大企业、大集团无论在经济规模、竞争实力方面,还是在技术水平、结构层次等方面,与先进地区都存在较大差距。从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全国制造业500强名单看,我市仅有两家企业榜上有名,只占全省入选企业户数的3%,与我市制造业在全国、全省的地位相去甚远。(撰稿人:詹威 核稿人:杨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