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速度稳步提高 拉动作用日益显著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催生等多种举措,促进服务业总体水平向更高层次提升,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前三季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随着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二、三产业互补互动、“双轮”驱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加速形成,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也稳步上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7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5.7%,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1.5个和0.5个百分点。 1、税收总额稳步增长,贡献作用持续上升。1-9月份,全市服务业税收累计达53.2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5.6个百分点,服务业在全市税收总额中的比重达到34.7%。交通、商贸、金融等主要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税收保持稳步上升之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政业实现税收1.9亿元,同比增长33%;批发零售业实现税收14.7亿元,增长18%;金融业实现税收7.5亿元,增长88%;住宿餐饮业完成税收1.3亿元,增长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税收6.7亿元,增长25%;房地产完成税收16.0亿元,增长9%。 2、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总量规模稳步扩大。截止9月底,全市私营个体服务业户数累计已达12.2万户,同比增长13.3%,其中私营户数为1.7万家,个体户数为10.5万户,分别增长15.8%和12.8%;私营个体服务业企业注册资金共计258.7亿元,同比增长27.8%;私营个体服务业从业人数达35.2万人,同比增长17.4%。在总量规模稳步上升的同时,私营个体服务业企业规模明显扩大,服务业个体户平均每户注册资金达到2.1万元,同比增长11.4%;服务业私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金达到139.7万元,同比增长10.5%。 3、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今年我市继续把服务业招商作为重点,通过建立服务业招商项目库,举办境外专题招商活动等措施,积极吸引外资进入服务业领域,服务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领域。1-9月份,全市新签服务业外资项目64个,同比增加10个;协议利用外资7.8亿美元,同比增长84%,在全市协议利用外资中的比重达32%,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占全市大项目总数的73%。除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外,服务业投资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244.7亿元,同比增长26.1%,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38.7%,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目前,服务业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份额已接近50%,正逐步取代工业成为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的主要产业。 二、前三季度我市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现状 全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主要取决于各行业活力持续增强,从前九个月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情况看,大多表现出平稳、健康的良好运行态势。 1、交通运输业建设步伐加快。随着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重点交通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市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旅客运输和货运生产稳中有升。1-9月份,全市累计完成货运量4944万吨,同比增长15.6%;完成客运量12422万人次,同比增长15%;货物周转量为26.2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达51.4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9%和8%。 2、商贸流通业更趋繁荣活跃。近年来,我市坚持引进和创新零售业态,大力推行连锁经营、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区域性商贸中心,为调整流通格局、提升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月份,我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8.5亿元,同比增长15.9%。从行业来看,住宿餐饮业发展一马当先,累计实现零售额42.5亿元,同比增长29.3%,增幅较批发和零售业高出14.8个百分点。 3、旅游业品牌带动能力突出。我市旅游行业继续着力将旅游宣传与城市形象相结合,大力塑造旅游城市品牌,以品牌优势带动旅游业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全市旅游业实现增加值55.4亿元,同比增长45.6%,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各旅游景点(区)共接待游客15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和29.6%。溧阳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区还顺利通过全国评审,成为全市第6家AAAA级景区。 4、通信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尽管我市通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通信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断下调,但通信业务总量仍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用户数稳步上升,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截至9月底,我市固定电话(含小灵通)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均突破200万户,分别达到211.6万户和252.9万户,比年初增长4.7%和21.9%;通信业务收入累计达26.8亿元,同比增长15.1%。 5、房地产行业发展趋于理性。今年以来,我市房地产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在发展中搞好调控,在调控中促进发展,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了平稳、理性的发展态势。1-9月份,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102.6亿元,同比增长37.6%,增幅比上半年高出2.7个百分点;期末全市房屋施工面积达1397.4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96.7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46.1%和113%。商品房销售形势良好,据市房管部门资料显示,前三季度市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7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7%,其中住宅215.1万平方米,增长50.6%。 6、金融业运行形势较为稳定。前三季度,我市各大银行加快调整信贷投向,努力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金融运行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形势。至9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958.8亿元,比年初增长19.5%;贷款余额1349.8亿元,比年初增长21.2%。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和支出分别达3991.9亿元和4053.8亿元,同比增长17.7%和17.8%。与此同时,我市保险业通过规范保险行为,建设诚信保险,不断推动保险市场平稳发展。1-9月份,全市实现保费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人寿险25.3亿元,增长5%;财产险8.7亿元,增长30.5%。 三、促进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高,明显低于南京(48%)、无锡(39%)等周边城市,在省内排名仅列第10位。同时,新兴服务业离产业化要求相距甚远,缺少优势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我市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扎实的举措积极调整服务业结构,加快推进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为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1、加快改造传统行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目前,我市服务业中传统行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引进现代流通方式加速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餐饮业,结合社会事业改革引导教育培训、文体服务、卫生保健等行业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应继续加快发展以房地产、旅游、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服务行业,着力拉长拓宽服务产业链,努力培育企业知名度和地方优势品牌,不断打造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2、根据产业特色,优先发展生产型服务业。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一、二、三次产业的加速融合,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日趋广阔,优先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已成为国际上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我市实际来看,应在生产型服务业领域选择重点进行突破,一是积极整合社会运输、仓储资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二是积极调整面向“三农”的服务业态和服务方式,大力发展为农服务业;三是围绕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快非政府机构的职能转换和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保险、法律、信息等相关服务业发展。 3、加强规划指导,推进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市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应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功能,特别是要通过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制定完善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促进服务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编制商贸、旅游、物流、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重点服务行业发展规划,继续推进传统行业的提升改造,促进新兴服务行业的规模化、社会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拓展服务业的发展领域。 4、加大有效投入,增强服务业的发展后劲。 一方面,应加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国际服务业向我国转移和民间投资活跃的契机,通过优化服务业的投资和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向我市服务业领域投资,不断增强服务业的发展后劲。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与国家和省、市相配套的、稳定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按照扶优扶强、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对新兴服务行业、规模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和推动我市服务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撰稿人:许听泉 核稿人:梁正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