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小幅上扬 价格总体平稳 2006年,我市市场供应充足,消费需求较为旺盛,居民消费价格呈现稳中略涨的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物价水平比上年上涨1.8%,涨幅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总体上处于较为合理区间。 一、去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主要特点 从2006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的运行走势来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月份至5月份,价格涨幅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其中1月份和5月份涨幅均为2.7%,成为全年物价水平最高的两个峰顶;第二阶段为6月份至12月份,价格涨幅表现为小幅回落,波动也逐步趋于平缓。从八大类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来看,全年居住、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分别比上年上涨6.3%、4.7%、1.6%和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烟酒及用品、交通通信、衣着分别比上年下降3.8%、3.3%、0.7%和0.3%。 1、食品价格上涨是影响CPI涨幅上升的关键因素。2006年,我市食品类价格上涨4.7%,涨幅与上年持平,但由于其在总指数中所占权重最大,因此仍影响总指数上升1.5个点,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从主要分类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看:一是粮食价格平稳略涨。在国家一系列种粮扶持政策推动下,特别是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出台,对于粮价走势起到了较好的稳定作用。全年我市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累计上涨4.0%,其中大米价格上涨4.5%,面粉价格下降7.1%。二是油脂价格先抑后扬。在持续下降了24个月以后,油脂价格于2006年11月份开始探底反弹,当月油脂类价格上涨5.3%,但由于前期跌势较大,全年油脂价格仍下降4.7%。三是鲜菜鲜果价格涨幅较大。去年鲜菜价格明显高于往年水平,其中同比涨幅超过10%的月份就达5个,涨幅最高的1月份达到28.4%,全年鲜菜价格累计上涨8.9%,影响总指数上升0.2个点。与此同时,受运输成本增加和供应量下降等影响,鲜果价格涨势强劲,上半年涨幅曾达到31.2%,下半年涨幅虽有所回落,但全年累计仍上涨17.6%,影响总指数上升0.4个点。四是肉禽蛋价格止跌回升。从年初开始,我市猪肉、鸡蛋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鸡蛋价格更是一度跌到近两年来的最低点。从8月份开始,肉禽蛋价格开始反弹,并且涨幅较高,如猪腿肉价格上涨了20%,鸡蛋价格上涨了53.8%。但由于前期跌幅较大,全年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仍下降0.8%,蛋类价格下降6.8%。 2、居住类商品价格对CPI的影响迅速增大。2006年,居住类价格上涨6.3%,涨幅居八大类商品之首,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物价上涨的另一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建筑材料中木材、木地板及砖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全年涨幅高达22.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0.6个点;二是受电价及燃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市水电燃料类价格上涨2.3%,其中电价上涨0.9%,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16.3%;三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央行提高了房屋贷款利率,使我市居民自有住房消费价格上涨1.2%。 3、工业消费品价格出现止跌趋稳迹象。受油价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传导效应影响,2006年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跌势趋缓,其中家庭耐用消费品、个人饰品等商品价格甚至略有回升,全年家庭设备价格比上年上涨2.7%,家庭日用杂品价格上涨1.6%,个人饰品价格上涨7.6%。但由于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总体格局难以发生根本转变,部分竞争较为激烈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仍保持低迷态势,如通讯工具、文娱用耐用消费品的价格继续走低。 4、服务项目价格涨多跌少。2006年,我市服务项目价格水平上涨1.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0.4个点。虽然服务项目价格涨幅较上年回落了3.1个百分点,但从分项目来看,价格上涨的品种还是多于价格下降的品种。资源类价格继续上涨,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一年内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两次调整,因此汽油、柴油价格平均比上年上涨了16.3%和16.4%,共影响总指数上升0.1个点。同时,我市从去年6月份开征的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也间接提高了市民乘坐出租车的价格。教育类价格有所回落,随着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杂费的取消,居民在义务教育方面的支出下降55.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下降0.1个点;而国家对中小学教材价格的规范管理,使教材价格有所下降,平均价格比上年下跌2.2%,也对全市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起到了一定的下拉作用。 二、对2007年市场物价走势的大致预测 从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分析,当前市场供求总体上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一些部门产能过剩的同时伴随着另外一些部门需求过剩,因此总的来看,在成本和结构等因素作用下,市场物价仍将保持温和上涨,涨幅较为平稳。 1、食品类价格将稳中有升。影响食品类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粮食价格,当前粮食价格有逐渐上涨的趋势,加上食用油、猪肉、鸡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向上的走势不发生变化,势必拉动整个食品类价格继续走高。 2、政策性调价因素仍然较多。国家将不断完善资源性产品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价格机制,理顺土地、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淡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这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化。例如,今年我市已对自来水进行了调价,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差距仍然很大,天然气与相关产品的比价矛盾较为突出,国家对土地出让的严格控制,将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成本。 3、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带动价格总水平上扬。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富民惠民步伐,不断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随着收入的增加,以及国家积极倡导扩大内需,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政策措施都将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促进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从而带动居民消费价格的进一步上升。 4、产能过剩与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未变,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将保持平稳态势。当前工业消费品领域生产能力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未发生根本改变,加上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一般工业消费品价格不可能出现大幅涨价,而经过几年的持续下跌之后,多数工业消费品价格下行的空间已经不大,其总体价格水平将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撰稿人:范晓青 核稿人:杨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