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突破百亿 利用外资再创佳绩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市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意识,坚持把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提升常州综合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以量质并举、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应对国内外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顺利实现了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外经合作再上新平台。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出口78.9亿美元,增长28.8%;实际到帐外资1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1%;完成外经营业额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4%。 一、对外贸易较快发展,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面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增值以及对外贸易摩擦增多等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市外贸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提升产品档次,调整产品结构,千方百计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1、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继续扩张。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际市场持续扩大的需求给外贸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而我市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国际市场,谋求一席生存发展之地。2006年,全市新增外贸进出口权企业617家,年底共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首次超过2000家,达到2236家,比上年净增372家。其中,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60家,比上年增加42家,累计实现出口48.6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61.6%;出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1家,比上年增加7家,共完成出口额21.7亿美元。 2、机电、高新产品出口增速加快。2006年,我市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调整,特别是符合国家出口鼓励政策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加快。全年机电产品实现出口36.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7%和49.4%,增幅比上年提高1.2个和11.2个百分点,较同期全市出口平均增速高出4个和21个百分点;而我市传统出口产品——纺织服装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累计完成出口3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8%,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低了12个百分点,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0%下降至27%。 3、自主创新产品和品牌产品竞争能力增强。国际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让外贸企业更加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纷纷加大技改投入,切实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如常柴集团通过自主创新,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常柴牌”HZS1100柴油机,顺利通过印度排放标准检测,并获得绿色通行证,从而在高手如云的印度单缸柴油机市场角逐中脱颖而出;又如新科集团最新自主研发的变频冷媒空调以及具有耐高温、抗风沙的特种空调等,在去年广交会上一经推出,即获得意大利、澳大利亚和中东地区等客商的青睐,一次签订的定单金额超过了2亿美元。 4、外贸出口市场分布更趋多元和合理。2006年,我市外贸企业在巩固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挖掘其它新兴出口市场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加大了对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东盟市场以及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市场开拓力度,并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年底我市已与世界176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正常的贸易关系。全年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额分别达17.6亿美元、14.3亿美元和1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3%、29.0%和9.7%;对东盟、拉美的出口增幅分别达到41.5%和62.1%,比上年提高7个和48个百分点,较全市出口增长平均水平高出13个和33个百分点。 二、量质并举利用外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年来,我市继续把利用外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成功举办了京沪、港台、日韩、欧洲等五大系列十多场大型招商活动,不但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而且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来常投资兴业,尤其是一批世界著名企业纷至沓来。在大项目的有力带动下,我市利用外资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全年共新签协议外资项目505个,协议外资3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6%,实际到帐注册外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增长幅度在全省名列前茅。 1、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世界500强企业或知名公司的加盟入驻,我市利用外资的质量和规模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全市新签的505个外资项目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71个,比上年增加21个,共协议外资23.8亿美元,占协议外资总额的比重为72%。特别是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数量增加明显,全年共计17个,比上年增加5个,累计协议外资金额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3%,增幅比全部协议外资高出68个百分点。 2、服务业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外商投资在规模持续上升的同时,投资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延伸,服务业逐步成为外资进入的又一主要方向。在全年新签的外商投资项目中,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96个,所占比重达到19%,共协议注册外资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3%,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66.7个百分点,占全部协议外资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18%提高到29%,其中服务业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3个,占全部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的76%,比重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上升主要得益于房地产业,全年新签房地产外资项目53个,比上年增加15个,协议外资8.1亿美元,占服务业新签协议外资总量的84%。 3、实际到帐外资高速增长。一年来,我市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外资迅速到位,外商缴资质量明显提高,实际到帐注册外资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全年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增长71.1%,增幅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39个百分点,在苏南五市中排名第一,其中到帐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26 家,比上年增加 21 家。 4、利用外资形式呈现多元化。我市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优化改善,得到了外商的广泛认可,进一步激发了外资企业增资扩股的热情,“以外引外”已逐步成为利用外资主要形式之一。2006年,全市共有190家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比上年增加29个,共协议注册外资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4%,其中增资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22家,增资最多的企业——常州宏曦管理有限公司增资额达到9445万美元。在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的同时,我市还积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优质企业在国外证券市场上市,如去年常州银河半导体控股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筹集资金超过1亿美元。 三、外经合作成绩显著,境外投资实现飞跃 2006年,我市外经合作快速发展,境外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完成外经合同额 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5%;期末在外人数达4782人,比上年增长1.9%;新批境外投资(含增资)项目27个,比上年增加17个,中方协议投资金额4425万美元,增长9倍。 1、承包工程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承包工程合同额以及完成营业额所占份额不断提高,在全市新签的238个外经项目中,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达221个,合同额共计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3%,占外经合同总额的比重达到89.4%,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3%,占外经营业总额的85.8%,比重较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 2、外经项目平均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外经企业市场经验的逐步积累,对外承接大项目的能力明显提升,全年共新签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2个,比上年增加9个,其中新签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个,比上年增加6个,共实现合同额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9%,占对外承包工程合同总额的比重达到59.4 %,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3、企业境外投资热情高涨。在完成创业、具备一定实力以后,我市一批民营企业开始放眼世界,主动走国际化之路,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对外承包工程等方式,尝试加快“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兴业的步伐。2006年,我市又有新科集团、常发实业、普今照明等一批民营企业相继走出国门,在新签的27个境外企业中,有25家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2.5%。 (撰稿人:倪立宪 核稿人:吴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