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我市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的特征及趋势分析
发布日期:2007-04-29  来源:本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消费结构优化  生活质量提升
    “九五”以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消费形态更是发生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呈现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趋势,尤其是直接反映居民生活质量变化的服务性消费支出水平的提升,对于全市国民经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我市居民服务性消费的特点
    居民服务性消费是指居民家庭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费用,服务消费水平的高低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居民消费结构中,以吃、穿、用等为内容的实物型消费比例趋于下降,而包括文化消费、娱乐消费、教育消费等在内的服务性消费比例则不断上升,反映出我市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正由单纯的数量扩张向更加注重消费内涵转变。居民服务性消费呈现出以下特点:
    1、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大幅提高。近年来,我市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促使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最明显的标志是,在居民家庭总消费中服务性消费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据市城调队对市区300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95年至2003年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达到20.0%,高于同期实物性消费支出增长幅度13.4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实物性消费支出;到2003年底,我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达2523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28.2%,这一比重比1995年整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2、医疗保健、交通和家庭服务消费增势强劲。近年来,随着我市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卫生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医疗保健、交通和家庭服务等三类服务性消费异军突起,已经或正在成为居民家庭消费的重要项目。抽样调查表明,2003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医疗保健、交通和家庭服务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分别为239元、248元和72元,与1995年相比,年均增幅分别达41.3%、46.0%和26.5%,超过同期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幅21.3个、26.0个和6.5个百分点。
    3、教育、通信、文化娱乐占据“半壁江山”。教育具有消费、投资双重特性;文化娱乐具有修身养性、休闲双重功效;通信则具有快速、便捷、沟通的现代功能。近年来,我市城镇居民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还表现为教育、通信和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逐年扩大,成为居民家庭新的消费热点。1995年至2003年,我市人均教育、通信和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7.6%、28.0%和23.8%,2003年,三大板块消费支出在服务性消费中所占比重达49.7%,比1995年提高3.7个百分点。
    4、不同收入水平家庭服务性消费梯度差异明显。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服务消费结构的梯度差异。如果将300户居民家庭按收入水平从低到高分为低收入(200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56元)、较低收入(人均为7005元)、中等收入(人均为9246元)、较高收入(人均为12707元)、高收入(人均为26021元)5个组,则2003年,各组居民家庭的人均服务性消费分别为1244元、1858元、2019元、2714元和5243元,高收入组服务性消费支出相当于低收入组的4.2倍;通常认为,教育、通信和文化娱乐等的消费是特别需要收入支撑的服务性消费,如果按这三类进行逐一比较,则高收入组分别是低收入组的3.7倍、2.9倍和6.9倍。
    二、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服务性消费的增长,只有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它是经济发展、社会前进、文明进步的一个必然进程和重要折射。因此,分析其内在原因、挖掘其成长规律,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实践作用。那么,促使我市居民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