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2002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统计系列分析·外向型经济篇
发布日期:2007-05-24  来源:本网站
外向经济加快发展    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2002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统计系列分析·外向型经济篇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加快常州经济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全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同时,外向型经济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外资、外贸、外经主要指标增长幅度均超过20%,协议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则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一、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贸易顺差继续提高。受主要出口市场——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以及入世后竞争加剧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对外贸易特别是外贸出口在上半年出现了逐月下降的走势,累计增幅从元月的72.7%一路下滑到6月份的14%。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我市外贸公司及出口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拓欧美市场,不仅使全市对外贸易下半年止跌回升,而且保持了全年20%以上的较快增长。据统计,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3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出口26.6亿美元,增长22.7%;进口12.6亿美元,增长15.5%。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3.9亿美元,比上年净增3.2亿美元。

    1、自营出口规模继续扩大。随着自营进出口审批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我市外贸企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02年,全市新增获自营进出口权的各类企业达205家,相当于历年获权企业总数的一半,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也由2001年末的236个增加至303个,自营生产企业出口额达1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1%,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达到38.4%,较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根据省外经贸厅最新提供的资料,2002年,我市自营生产企业出口总量及增幅继续在全省各辖市中名列前茅,并有4家企业跻身于全省自营生产企业出口额前10强,这4家企业分别是常州新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列第1位)、江苏晨风进出口有限公司(列第4位)、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列第6位)和常州星球电子有限公司(列第9位)。

2、新北区对外贸易增势强劲。新北区通过多年来的开放开发和招商引资,逐步形成了外向带动的经济发展格局,而对外贸易更是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为全市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2002年,全区共实现出口总额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1%,增幅较全市水平高出25.4个百分点。特别是随着大批落户新北区的外资企业逐步进入产出高峰期,企业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出口总额明显增加,2002年,新北区外商投资企业共完成出口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5%,占全区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6%。

3、出口市场结构更趋合理。2002年,列我市出口市场份额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仍然是日本、美国和香港,但排位却发生了明显变化,美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我市最大的出口市场。统计显示,全年对美国、日本和香港三大市场的出口占到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57.5%,其中,美国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2%;日本6.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6%;香港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5%。除了继续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外,我市还积极开拓欧盟、北美等配额市场和东盟、东欧等新兴市场,使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逐步改变了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主要依赖日本的格局。2002年,我市纺织、服装产品对日出口大幅下降14.9%,但由于新拓展的市场出口总额达到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2%,使得全市纺织、服装产品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增长幅度达到10.5%。

4、出口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在纺织、服装等传统出口产品保持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我市不断加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力度,使出口产品的档次逐步得到提升。2002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1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9%,占全市总额的比重达到46.5%,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以生命科学技术产品和计算机通讯技术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全年共实现出口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2%,其中软件出口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年出口额达到4.76  万美元。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利用外资再创辉煌。2002年,我市紧紧抓住入世后外资加速流入中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良好契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市协议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幅度均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63个,按原口径计算,共完成协议外资2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58.2%;按新口径计算,协议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2.2亿美元、5.6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82.8%。

1、外资大项目数量显著增多。去年,我市引进外资不仅在数量、资金上有较快增长,而且在规模上有较大突破,大项目数量明显增多。全年新签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大项目达76个,比上年增加42个;协议利用外资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3%,占到全市协议外资总额的65.6%。其中,投资额超过2990万美元的项目数量达17个,比上年增加6个,特别是常州联新半导体有限公司以总投资3亿美元的规模,创造了我市引进外资的历史新纪录,江苏旺达纸业有限公司和常州鑫海钢铁有限公司也通过增资扩股,总投资分别达到2亿美元和1.1亿美元。

2、外商独资控股企业份额继续扩大。近年来,我市新签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商独资及控股企业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2002年达259家,占新签企业总数的71%,较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外资大项目中,外商独资及控股企业的比重更高,在76个大项目中,外商独资、控股企业占63个,比重达82.9%,其协议外资总额在大项目中所占比重更是高达94%,表明在常投资的外商更多地偏向于独资或控股方式。

3、第三产业利用外资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我市商贸餐饮、房地产、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正逐步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领域。据统计,2002年全市新批第三产业外资项目54个,比上年增长3倍;共协议利用外资2.2亿美元,增长2.8倍,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64和1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占全部的比重达到18.3%,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4、开发园区成为招商引资主要载体。2002年,全市各级开发园区积极拓展外资来源渠道,加强投资软、硬环境的建设,利用外资势头强劲。全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共新签外商投资项目177个,协议外商直接投资(原口径)1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1%,占到全市总量的74.9%;实际利用外资(原口径)3.8亿美元,增长54.2%。特别是新北区成为我市吸引外资的重要窗口,全年新签协议外商投资1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8.2%。全市76个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中,落户新北区的有37个,比上年增加22个。

三、外经合作稳步推进,经营实力明显提升。2002年,我市不断拓展外经服务领域,继续稳步推进对外劳务合作,全市15家拥有外经经营权的企业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合同额1.4亿美元,实现营业额983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2%和28.3%;在外劳务人员5013人,比年初增长10.3%。

1、重点外经企业优势明显。据统计,2002年全市累计承接外经合同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共完成合同金额1.1亿美元,占全市新签合同总额的比重达到79.5%。重点外经企业实力优势进一步扩大,如金坛建安公司在尼日利亚共签订承包工程项目14个,实现合同金额2735万美元,营业额1855万美元。

2、较高层次合作发展迅速。由于我市外经企业的经营实力和信誉逐步得到国外客商的认可,使外经合作的层次得到稳步提升。2002年,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的高层次合作项目76个,共完成合同额90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7%,占全部合同金额的比重为65%,较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实现营业额5612万美元,增长39%,占全部营业额的比重为5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3、劳务合作增势稳定。去年,我市新签劳务合作项目合同额达4905万美元,营业额达422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12.3%。劳务合作规模最大的项目是金坛国际公司承接的毛里求斯纺织服装劳务项目,合同金额达879万美元,已派出劳务人员612人。在传统劳务市场继续巩固的同时,日本、阿尔及利亚、德国等国家的市场份额也有所扩大。

4、亚非成为外经主要市场。目前,我市外经业务已遍及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但大部分仍然集中于亚洲、非洲地区,亚非市场营业额占全部外经总量的56%。在亚洲市场中,新加坡、日本和约旦的市场份额列前三位,分别占我市亚洲市场外经业务总量的35%、21%和20%。

(校对人:倪立宪)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电话:0519-8568305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