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统计系列分析--投资篇 |
发布日期:2007-05-24 来源:本网站 |
各类投资强势增长 规模速度齐创新高 2003年是我市确立“两个率先”发展目标的第一年,全市围绕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着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掀起了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速度同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6.6亿元,比上年增长78.6%,增幅比上年提高47.5个百分点,居省内13城市及长江三角洲15城市之首,而且一年的投资总量就超过了2001年和2002年两年的总和。 一、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服务功能不断提升。2003年,我市以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特大城市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依照“构筑骨架、完善路网、美化环境、提升功能”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史无前例的投资总量、规模、速度和力度,创下了我市城建史上新的里程碑。全年实施27项市政工程和公用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达33亿元,是上年的2.5倍,新建绿地170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10年城市绿地建设的总和,改、扩、新建道路50公里,比上年增加1倍多。其中,贯通城市南北、连江通海的两条城市“主动脉”——龙江一期(西环二路)工程和青洋路一期工程,全年共完成投资11.1亿元,魏村水厂一期、戚区污水处理一期、夹山生活垃圾处理一期、天然气利用一期、江边污水处理等5项公共设施工程完成投资8.4亿元,形象工程、亮点工程之一的火车站综合整治工程,全年完成投资6518万元,西瀛里地块配套工程及南市河滨河绿地、市民广场、青山广场、五星公园、新城绿地二期等7项环境绿化工程共完成投资4.2亿元。与此同时,我市还大力实施大交通战略,先后建成了锡宜高速、西环线小河至奔牛段和北环线小河至圩塘段,并加快推进常澄高速、常宁高速、扬溧高速、沪宁高速扩容、运河南移、312国道改线和239省道等工程建设,全年完成高速公路投资9.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二、工业投资规模空前,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集聚的机遇,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9%,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达56.2%,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4.7%,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22.1亿元,比上年增长98.8 %,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8.5%。从工业投资的投向分析,轻纺工业完成投资79.0亿元,比上年增长355.7%;冶金工业完成投资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76.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3%;电子工业完成投资7.9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化学工业完成投资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2003年,全市在建的工业项目达2290项,比上年增加372个;计划总投资达446.5亿元,比上年增长92.5%;项目平均规模达1950万元,比上年增长61.3%,项目个数、投资总量、平均规模均创出历史最高水平。 三、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示范作用更趋明显。园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是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3年,我市各地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精心培育特色产业,纺织、印染、服装、强化地板、化工、电子、钢铁、机电等一大批特色专业园区蓬勃兴起,逐步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省级开发区为主体、重点乡镇工业园为辅翼的良性互动大开发格局,有力地推动了优势产业的集聚、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地区知名度的提高。全市各级各类园区共完成投资184.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41.3%,直接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良好的园区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外资的加盟,日本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OKI)投资14亿日元组建成立冲电气软件技术(江苏)有限公司,并正式入驻常州软件园,这是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设立的第一家研发中心。新北区目前已形成了电子产业园、环保产业园、软件园、滨江化工区等特色专业园区,为引进大项目、大企业打造了坚实的载体。在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示范效应的带动下,我市乡镇工业园区蓬勃兴起,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大,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武进横林强化地板工业园进区企业达280家,目前已具备20亿元的生产能力,湖塘、洛阳镇以印染、电子工业园区为核心,形成年销售超过30亿元的产业群。2003年,全市46个乡镇工业园区完成的销售收入已占乡镇工业经济总量的35%,其中金城镇、溧城镇、洛阳镇、春江镇等15个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全年完成销售收入283亿元,占全部乡镇工业园区销售收入的50.9%。 四、民间投资活力迸发,外商投资稳步上升。近年来,我市不断放宽投资领域,加大扶持力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常州第一楼”——国贸大厦的续建、南大街商贸区的改造、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的三台高炉生产线、江苏天山水泥有限公司的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重大项目,都吸引了民间资本的加盟。2003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投资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84.5%,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7.8%上升为59.7%,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2.1%。尤其是当年新开工的亿元以上民间项目达41个,比上年增加25个;总投资达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4.5倍;项目平均规模达2.6亿元,比上年增长75.5%,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民营企业投资的方向看,传统产业仍是民间投资的主战场,特别是近年来受各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的拉动,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热点。2003年,全市民间投资总量列前10位的项目中,有3个钢铁项目、2个水泥项目,总投资分别达22.5亿元和15.8亿元。从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看,自筹资金占据了较高比重,达171.1亿元,占全部到帐资金的74.8%,国内贷款为49.3亿元,占21.6%,利用外资为1.5亿元,占0.6%。在民间投资趋于活跃的同时,我市继续加大开放型经济的工作力度,积极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也得到显著提高,全年港澳台及外商企业完成投资61.7亿元,同比增长202.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13.8%。 五、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住宅空置面积逐月下降。2003年,我市房地产市场承接了前几年强劲的增长势头,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商品住宅建设完成投资37.0亿元,办公楼建设完成投资3.1亿元,商业营业用房建设完成投资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1%、139.9%和68.0%。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持续升温,土地购置面积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土地购置面积达161.2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95.4%,表明开发商看好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商品房屋空置面积逐月下降,截止2003年末,全市商品房屋空置面积为25.2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50.2%,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 六、沿江开发逐步启动,发展平台不断延伸。争先越位的最大机遇在沿江,率先发展的最大希望在沿江,已经成为我市沿江地区各级政府的共识。2003年,我市依靠临江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特色求突破,以差别促发展,加快临江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形成了高新技术、重化工、现代物流与旅游三大产业板块,形成工业园、生态园、滨江城镇生活区“两园一区”的格局。作为沿江开发主战场的新北区,按照“一城四带”的产业布局要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拓宽资金来源领域,全年完成投资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5%;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1个,比上年增长31%;实际到帐外资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并开工建设了韩国现代、常州电厂、东风汽车、美国科勒、铁本钢铁等44个总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瑞士梅特勒-托利多精密仪器、韩国石湖石化、香港东嘉麻棉、意大利华源蕾迪斯二期等60个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已经或即将竣工投产。 七、农村投资力度加大,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乡镇工业园区的不断升温以及融资渠道的逐步放宽,给农村投资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全市农村投资在更高的发展平台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全市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7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占全社会投资的31.7%,直接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乡镇工业园区完成投资84.2亿元,占全部农村投资总量的59.4%。从项目规模看,全市亿元以上农村投资项目达36个,比上年增加20个;3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达112个,比上年增加44个;特别是总投资达9亿元的铁本钢铁项目、天山水泥项目和总投资达8亿元的江南集团项目,为农村工业的未来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从产业方向看,农村投资主要投向于二、三产业,全年农村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5.0亿元,比上年增长56.5%,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21.9亿元,增长53.6%,占农村投资总量的80.9%;农村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28.9%。从资金渠道看,农村投资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全年自筹资金高达106.4亿元,比上年增长76.3%,相当于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75%。 展望2004年,支撑我市投资增长的交通运输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投入、房地产开发等,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交通基础设施方面,2004年全市计划投资70多亿元,实施高速公路骨架、干线公路网化、农村公路通达、长江港口枢纽、苏南运河改线五大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年计划投资64亿元,开工建设西环一路、禄安洲夹江大桥;社会事业方面,将投资建设常州博物馆、规划展示馆。特别是在工业投资方面,今年将开工建设我市历史上最大的投资项目——总投资达180亿元的国电常州电厂项目,规划发电容量420万千瓦,占地1平方公里,该工程的开工建设,将大大提升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优化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结构。(校对人:居淑萍) |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电话:0519-8568305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