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小幅上升趋势 |
发布日期:2007-05-24 来源:本网站 |
粮食价格持续走高 物价指数温和上扬 ——一季度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小幅上升趋势 今年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形成的上升通道,呈现稳步上扬态势。1-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5,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一、一季度市场价格运行的基本趋势 一季度,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由于今年春节在1月下旬,去年春节在2月份中旬,而春节所在月份一般是居民消费的旺季,价格水平通常要比平时高一些,因此,今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形成了高开低走的格局,1月份价格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8%,2月份涨幅回落到1.7%。进入3月份以后,受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拉动,物价涨幅再次创出新高,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3.0%,成为近六年来价格涨幅最高的月份。 从八大类商品价格运行走势看,虽然物价总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并没有形成各类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局面,特别是工业消费品中大部分商品依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一季度,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中,仅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比去年同期提高,其它六大类商品价格仍保持下降趋势。各类消费品价格指数分别为:食品类商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8.7%,居住类商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6%、2.5%和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1.1%,交通和通讯类价格同比下降0.6%。 二、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1、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推动物价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今年一季度,以粮食为代表的主副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约2.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价格总水平上扬的主要动力。食品类价格的变动特点,一是大米价格短期内的快速上涨。春节过后,我市各大中院校相继开学,工厂、建筑工地陆续开工,餐饮业需求旺盛,大米市场销量大增,库存明显下降,加上市场看涨心理预期增强、运输费用居高不下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米价格的上涨。从2月下旬开始,我市大米零售价格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扬,平均零售价格从每公斤2.6元涨至3.35元,涨幅达28.8%。二是肉禽蛋、水产品价格继续保持上升势头。虽然在“禽流感”疫情的影响下,禽蛋的生产、销售受到明显影响,市场零售价格一度有所下滑,但猪肉、水产品等需求量迅速增加,价格出现明显上升,“禽流感”疫情解除后,市场禽蛋类商品也出现了恢复性上涨。一季度,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升16.3%,蛋类价格上升17.4%,水产品价格上升7.8%。三是鲜菜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由于去年初春季节天气寒冷多雨,鲜菜生长及运输环境较差,导致鲜菜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而今年春节过后气候温润适宜,农副产品市场各类鲜菜供应量明显增加,销售价格稳中有降,使鲜菜类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8%,影响总指数下降0.5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势头。如果鲜菜鲜果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我市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将比目前提高0.5个百分点。 2、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呈小幅下降趋势。虽然目前工业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有所缓解,钢材、棉花、煤炭、燃油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一般消费品仍然处于明显的供大于求状态,加工工业产品价格仍然比较低迷,生活资料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价格总水平向下的压力依然存在。目前,汽车、家用电器等商品价格仍呈下降态势,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交通工具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了7.3%,家庭设备类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了5.6%,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消费品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3、服务收费价格基本平稳。为遏制物价的过度上涨,国家计委出台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对居民用水、用电、公交运输、医疗服务、房租等公共服务性收费项目暂不涨价,使全市服务项目价格指数没有随消费价格指数的走高而上升。一季度,全市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99.5%,平均价格水平比去年同期微降了0.5%。 4、去年前低后高的价格走势形成了翘尾影响。由于去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年初价格指数在100以下徘徊,二季度开始价格水平出现小幅上扬,下半年特别是年末价格涨幅明显加大,对今年第一季度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产生了一定的翘尾影响。据测算,在扣除鲜菜鲜果季节性变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翘尾因素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1.8个百分点。 三、对未来一段时间价格总体走势的预测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仍将继续保持温和上升的趋势。进入二季度以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有可能加大,未来几个月物价涨幅将高于一季度水平,四季度以后,随着去年涨价翘尾因素的逐步消除,物价涨幅会有所回落,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将比2003年上涨3.0%左右。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价格总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价格上涨的动力基础。尽管近年来价格涨幅与经济增幅的关联度有所下降,但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持续时间的延长,价格变化与经济增长速度的一致性将逐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对价格上涨的拉动作用也将明显加大。今年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全省的增长幅度达14.6%,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这将对市场物价总水平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滞后影响逐步显现。今年一季度,作为价格先行指标的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全市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超过1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了8.6%,必将对下一步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产生较为明显的滞后影响。尽管目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程度已明显减小,影响的滞后时间也有所延长,但随着上游产品价格上涨时间的延长,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影响也在逐步加大,特别是在电力、煤炭、石油等重要资源供应出现瓶颈制约的情况下,其价格上涨势头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并将逐步向中间产品及下游产品延伸。 3、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拉动作用将继续显现。由于粮食生产至少要有半年以上周期,短期内粮食供求关系不会有大的改变,市场价格也难以有明显的回落,如果粮食价格保持目前水平,全年粮食价格的平均涨幅将超过40%,影响总指数上升1.0个百分点。受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与粮食相关的肉蛋禽、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将稳步走高,并带动食品价格继续上行,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升。(撰稿人:范晓青 核稿人:恽东玉) |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电话:0519-8568305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