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统计系列分析——工业篇
发布日期:2007-05-24  来源:本网站
                  经济运行亮点频现  未来发展压力犹存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高开平走的运行特征较为明显,产销规模不断扩大,尤为可喜的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呈现出效益增长快于产销增长的良好格局,为“十一五”工业健康发展开了一个好头。聚焦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轨迹,可以发现诸多亮点:
    一是增长速度高位运行,月度产值再创新高。上半年,我市工业生产在高平台上实现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并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500亿元,累计达1554.7亿元,总量已超过2003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29.0%,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特别是月产值规模不断上升,在3月份突破250亿元以后继续稳步上行,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98.3亿元,创历史新高,距300亿元仅一步之遥,月产值增幅也连续42个月保持在两成以上。按省统一口径计算,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6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2.3%,增幅在省内13个城市中列第7位,在苏南5市中列第2位。
    二是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上半年,我市工业产品销售、利税、利润等效益指标均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明显下降,效益增长快于产销增长的良好格局再次形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25.2亿元,同比增长30.2%,产销衔接情况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累计达97.8%,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9.2亿元,其中利润6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4%和49.0%,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26.2个和27.9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最好水平;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近年来首次双双出现下降,其中亏损面降低0.4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减少1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9.2,比去年同期提高19.3个百分点。截止6月底,全市已有173家企业利税超过千万元,其中超亿元企业有11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44家和6家。
    三是重点支撑作用增强,规模效应日趋显著。年初以来,全市重点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日益提高。至6月底,全市累计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6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58家,其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已接近三分之二,其中产值超5亿元企业由去年同期的26家上升到35家,10亿元以上企业由12家增加到13家。上半年,我市56家重点企业(集团)共完成产值530.0亿元,同比增长29.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4.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34.8%,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0.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26.3亿元,同比增长31.9%,快于产值增速2.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40.5亿元,其中利润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7%和38.1%,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为39.7%和38.5%。由此可见,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效益,重点企业贡献的增量均超过了三分之一,同时也扭转了前一阶段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局面。
    四是高新产业驱动增强,电子行业强劲反弹。今年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销售、效益均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实现产值604.1亿元,同比增长35.7%,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99.0亿元,同比增长37.9%,二项指标增幅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6.7个和7.7个百分点,更比去年同期高出15.7个和16.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利税44.2亿元,同比增长47.6%,比全市工业利税增速快了4.2个百分点,其中利润为29.7亿元,同比增长56.6%,比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高出7.6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利润的比重达到49.1%,比去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点。电子行业也一改去年的下滑颓势,明显出现恢复性增长,上半年产值同比增幅达37.3%,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从各大电子企业看,虽然新科电子尚未完全走出下降通道,但上扬光电、远宇电子、伟创力等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远宇电子在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后继续保持翻番增长势头,使全市电子行业开始逐步摆脱过度依赖新科电子的被动局面。
    五是三资份额继续提高,民营企业效益猛增。上半年,三资工业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升,并且首次超过三成。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三资企业完成产值473.7亿元,同比增长37.4%,增速高于全市平均8.4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为30.5%,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37.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7个百分点。在良好创业环境和政策的推动下,我市民营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32.0亿元,同比增长29.4%,其中私营工业完成产值690.7亿元,同比增长32.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48.6%,超过去年同期10.7个百分点。尤为可喜的是,民营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成为全市工业效益增长格局中的最大亮点。1-6月,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4.2亿元、利润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9%和70.1%,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11.5个和21.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利税、利润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达64.0%和61.7%。
    六是新建企业动力强劲,新增长点产出喜人。2006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定报列统企业达到4209家,首次突破4000家大关,当年新增列统企业800多家,其中新投产企业240家。1-6月份,这些新投产企业为全市贡献了63.7亿元的产值增量,接近全部产值增量的二成,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新增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达10家。与此同时,一大批新增长点实现了有效产出,为全市工业增添了新的动力。在列入全市跟踪监测的150个预计年新增销售5000万元以上增长点项目中,上半年已经实现增量产出的有142个,共计新增销售收入19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量的53.7%,即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增量的一半多来自于150个新增长点,其中新增销售超过1亿元的新增长点项目达46个。
虽然上半年常州工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积极因素,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1、工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改善。上半年,全市轻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1.9%,重工业产值增长31.9%,虽然轻重工业增长速度差距由上年的20个百分点逐步缩小至10个百分点,但产值之比由上年末的29.7:70.3继续扩大到28.0:72.0,对重工业的过分倚重将使全市工业结构缺乏弹性,并带来对宏观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减弱的不利后果。从九大行业看,发展仍不平衡,冶金行业增速依然最快,全市工业增长主要依赖投资类产品拉动的格局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值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还有电子、服装和塑料行业,而传统的纺织行业增速则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化工行业发展也明显走软。分地区看,各地区之间发展存在较大反差,表现为从外围到中心城区增长速度呈梯度递减的分布态势,金坛、溧阳二辖市产值增幅均在40%上下,五区合计产值增速则在30%左右,其中仅新北区略超40%,市属工业增幅更是不足10%。
    2、部分重点行业发展存在较多变数。上半年,冶金行业在生产能力释放、产品价格上扬等因素刺激下,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同比产值增幅达55.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三成,是推动全市工业快速增长的最大动力。目前,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和增量居前3位的企业都来自于冶金行业,分别是中天、申特和金源,1-6月份产值增量均超15亿元。但是,随着去年部分冶金项目投产后基数的抬高,加上国家宏观调控可能对钢铁行业发展带来的变数,以及高位运行的有色金属市场价格回落可能性的增大,这些因素都使下半年冶金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变数。此外,纺织行业受到个别重点企业停产的影响,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平均水平;服装行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却没有带来效益的同步增长,短期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年初以来发展势头较好的工程机械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已出现走缓迹象。
    3、经济增长尤其是效益的可持续增长压力较大。分析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增长格局,总体上带有恢复性增长的性质,但随着去年同期效益增速的加快,下半年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的难度逐步加大。同时,钢材价格的回升、国际油价的高位波动以及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不明朗等市场因素都会使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增大,从而侵蚀企业的盈利空间。大中型企业专项调查显示,55.1%的企业认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制约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首要问题,60%的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比年初又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此外,我市出口结构中两头在外的产品所占比重不足四分之一,而上半年全市进出口顺差已超过23亿美元,人民币升值预期将给出口型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据对大中型企业的调查,61.6%的出口企业由于汇率变动已对产品出口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压力仍然存在。今年以来金融机构的放贷规模增长较快,就我市而言,前6个月全市新增贷款达219.5亿元,已超额完成全年指标,但其中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四成以上,比重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高,且贷款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信贷投向多集中于投资、房地产领域,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依然较大。同时,近期国家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供应偏快的问题已经连续采取四项控制信贷规模的举措,而我市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宏观调控带来的冲击也更为直接和明显,将进一步加剧工业企业的资金紧张矛盾。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75.4,较一季度又下降1.9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指数为85.8,同样处于相对不景气区间。
    根据重点企业反馈的信息,结合工业用电、税务申报销售走势和相关数据资料等综合分析,下阶段我市工业仍将保持目前的良好发展势头。企业景气调查显示,工业企业预期下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15.6和128.1,分别较二季度提高3.5和0.1个百分点,双双处于景气区间;而大中型企业专项调查也反映,四成以上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状况表示乐观。这些都预示着下半年工业经济仍将沿着目前的健康发展轨道运行,经济效益快速增长格局将得到延续,但由于煤、电、油、运、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购进价格上涨等的影响,增本减利因素将进一步显现,工业经济效益增长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撰稿人:杨敏 核稿人:杨珏)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电话:0519-8568305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