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统计系列分析——消费市场篇 |
发布日期:2007-05-24 来源:本网站 |
培育消费热点 促进市场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市消费需求延续去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价格稳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呈现出繁荣活跃、平稳增长的态势,消费需求的持续、稳定、健康增长进一步带动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上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零售额增幅逐步上扬。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0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从月度数据看,1月份由于元旦、春节两节消费高峰的叠加,消费品市场开局良好,零售额增幅较高,当月实现零售额48.2亿元,同比增长19.1%;2月份因为春节集中消费时间的错位,出现节后规律性下降,当月零售额仅增长9.8%,成为上半年增幅的最低点;此后几个月消费需求逐步上扬,市场走势明显加快,当月零售额增幅都保持在15%以上,依次达到15.9%、16.2%、 17.5%和16.5%。 2、批零贸易大幅增长,住宿餐饮高位运行。今年上半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状况良好,共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86.2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额191.9亿元,同比增长16.4%;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销售额594.4亿元,同比增长20.6%。限额以上企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等6个销售超10亿的行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14.5亿元,所占比重达59.7%。由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市场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市民节假日上宾馆、饭店宴请亲朋好友已成一种时尚,再加上婚宴的推波助澜,有力地拉动了住宿餐饮业的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市住宿餐饮业共实现零售额28.4亿元,同比增长28.4%,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6.6个百分点,居各行业之首。 3、限上企业快速增长,拉动消费作用明显。限额以上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取更大市场空间,继续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一些老牌企业不断向外扩张,加快布点步伐,兼并、合营、连锁等经营形式不断涌现,规模效应日益显现。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9.8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3.8亿元,同比增长20.6%,增幅高出全市零售额增幅4.8个百分点,占批零贸易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7.2%上升至28.7%。 4、消费内容日趋多样,消费档次逐渐提升。今年以来,汽车、石油及制品、家电等热点商品持续快速增长,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贡献较大,成为市场的亮点。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的25大类商品中,有6类商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销售32.9亿元,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销售26.1亿元,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销售17.3亿元,金属材料类实现销售13.5亿元,汽车类实现销售13.3亿元,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销售11.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步伐日益加快,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销售额中,汽车类商品实现销售额所占比重达6.9%,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67.3%,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46.9个百分点。 二、当前制约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仍存在着几方面制约因素,限制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1、居民消费信心不足。近年来,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教育费用逐年递增,加上社会保障不到位,就业稳定性下降,促使人们在消费时较为谨慎,预防性心态成为储蓄存款不断上升的最大诱因。截止6月底,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81.4亿元,同比增长20.4%,比今年年初增加118.7亿元,平均每月新增存款近2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的大量增加,削弱了城乡居民的即期消费能力,对消费品市场发展具有一定制约作用。 2、农村市场发展缓慢。统计资料显示,我市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与城市市场的发展仍有比较大的落差。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虽然农村生产和生活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电力供应不稳定,流通网络不健全,网点布局不合理,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不利因素,导致农村消费环境与消费升级不配套,限制了农民对彩电、冰箱、洗衣机、家用电脑等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3、部分商品价格上涨。今年以来,糖、成品油、农资产品等价格的上涨,推动了相关商品价格上升,并且对最终消费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上半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导致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汽车使用成本也不断提高,延缓了一部分人的汽车消费;而另一方面,汽车价格的持续走低也加剧了潜在购车者的观望心态。 4、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不同阶层之间、高低收入户之间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大,制约了即期消费的扩大,不利于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潜在购买力的培养。高收入群体虽然已经达到较高的消费水平,但占社会人群的比重较小,而人口占绝大比重的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仍难以扩大,出现了“有钱的不想买,想买的没有钱”的消费断层现象。 三、2006年下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趋势预测 下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利好因素依然很多。一是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特别是在农业税全免、粮食直补等各种惠农政策逐步到位后,我市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将为消费需求的有效扩大奠定基础。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6%,农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5.8%。二是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将继续加快。在消费市场发展的进程中,城乡居民的购买力经过几年积累,向发展型和享乐型等新型消费形态转移的步伐加快,城市市场以汽车和住房等消费为主导,农村则表现为家用电器的升级换代,促使相关商品热销,带动市场整体发展。据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分类零售统计,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83.3%,汽车类同比增长65.9%,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56.5%,化妆品类同比增长3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18.4%,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16.8%。三是商业网点布局不断优化,增强了中心商贸区的集聚效应。近年来,我市加大商贸流通领域的投入,着力改善购物环境,增强商贸区的集聚效应,使各类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较快,商业网点布局更趋合理,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购物消费,使购物环境和商贸氛围得到进一步改善,增强了中心商贸区的集聚效应。四是下半年面临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假日经济将给消费品市场继续带来繁荣和活跃。 综上所述,一方面制约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我市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消费品市场蕴藏潜力和上升空间较大,这为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基础。可以预计,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稳中见旺的格局,消费需求将有所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将略高于去年同期的增长速度。(撰稿人:王晨 核稿人:杨珏) |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电话:0519-8568305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