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总体平稳节日消费拉动明显 |
发布日期:2009-04-27 来源:本网站 |
今年以来,在外需持续减弱、经济增长下行的客观环境下,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努力搞活流通,拓展内需市场,着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有效提振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7亿元,同比增长16%,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8.8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节日消费拉动作用明显。一季度,在元旦、春节、元宵和“三八”妇女节等节日的集中推动下,零售市场进入传统的旺销期,我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呈现稳定较快增长态势。特别是汇集了元旦和春节两大节日的1月份,在传统节庆消费叠加效应的作用下,当月零售额达79亿元,创下单月零售额的历史新高,实现了“开门红”。进入3月份后,虽然消费品市场经历了前两个月社会购买力的集中释放,但在“三八”妇女节促销活动的带动下仍保持较快的增长,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幅较上月提高7.3个百分点。 2、餐饮市场消费依然保持旺盛。虽然金融危机对普通民众的生活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仍使得我市大小餐馆酒店生意兴隆,餐饮消费继续保持旺盛态势。一季度,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5.8亿元,同比增长38.2%,增幅分别超过批发业、零售业11.7个和26.3个百分点,高居各行业榜首,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8个百分点,成为一季度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批发业、零售业总体形势较为平稳,但增幅较上年有所回落,前3个月分别实现零售额26.5亿元、162.5亿元,同比增长26.5%、11.9%,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4.1个和10个百分点;住宿行业零售额出现负增长,前3个月完成零售额2.4亿元,同比下降3.6%。 3、城乡市场发展速度趋于同步。今年以来,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农村消费品市场出现明显的升温迹象,城乡市场呈现多年来少有的同步发展格局。一季度,全市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亿元,同比增长16%,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亿元,同比增长15.8%,与城市市场的增速差距由去年同期的8.2个百分点缩小为0.2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增速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7.4个百分点缩小为0.2个百分点。 4、限额以下及个体拉动明显。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作为我市消费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活跃在城乡“商业街”、“步行街”、专业市场等场所,在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对日常生活消费品不同层次的需求。一季度,我市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7.3亿元,同比增长17%,比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出1个百分点,比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幅高出2.8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及个体户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比重达62.5%,较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对全市零售额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5、文化娱乐消费成为时尚。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我市消费品市场不断升级,热点消费增长明显。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消费品零售额中,教育类和享受型商品销售保持较高增长,其中电子出版物类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56.2%,家俱类商品增长27.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1.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1.2%。而吃、穿等传统消费增速有所放缓,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幅由去年同期的30.7%下降为6.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幅由去年同期的8%下降为0.3%。 二、影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对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形成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国家启动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鼓励消费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政策导向朝着更加有利于消费增长的方向发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措施的出台,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农村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而发放旅游消费券等办法的实施,也提高了我市旅游市场的消费人气,并为消费品市场的平稳较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有利于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发展。收入稳定增长是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和保证。抽样调查显示,一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25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842元,同比分别增长9.4%和10.1%。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提高稳定了居民消费的信心,推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较快增长。同时,随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逐年增多,我市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收入和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减轻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有助于扩大居民的即期消费。 三是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对居民消费信心产生一定影响。由于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我市许多企业出现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现象,不少外资、合资企业招聘停滞,裁员增加,员工收入缩水,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金融危机的严酷,而经济未来走向不甚明朗,也导致消费者信心有所下降,理性购物、实惠消费成为主流,普通民众的消费行为日益趋向谨慎。虽然我市大型零售百货企业推出了一系列打折促销活动,但由于同类商品零售价格的下调,使得许多企业面临增销不增收的局面。一季度,我市零售规模居前的10家限额以上企业共实现零售额24.6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滑24.3个百分点,在较大程度上拖累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 (撰稿人:陈 征 核稿人:杨 珏) |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电话:0519-8568305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