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型零售业态发展状况及影响探析 | |||||||||||||||||||||||||||||||||||||||||||||||||||||||||||||||||||||||||||||||||||||||||||
发布日期:2010-08-30 来源:本网站 | |||||||||||||||||||||||||||||||||||||||||||||||||||||||||||||||||||||||||||||||||||||||||||
零售业态的发展变化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需求变化、商业竞争以及零售业态自身的生命周期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共同推动零售业态不断推陈出新。为进一步了解、分析我市零售业态的发展和运行情况,认识并掌握其内在规律,研究如何使这些从商业发达国家引进移植过来的新型零售业态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行为变化相适应。本文根据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我市主要新型零售业态发展状况及对我市零售商业的影响作一初浅研究分析、探索和思考。 一、我市零售业态发展变化情况 零售业态是零售业依购买动机和类别,将市场细分的结果。按照商务部新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现代零售业总体上可分为有店铺和无店铺业态两大类。其中有店铺业态共十二种。包括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具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等。无店铺业态共五种,包括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 改革开放前,我市商业的主流业态是百货商店,作为计划经济时代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承担着短缺经济下生活物资配给的职能,其主要任务是保障供给、稳定物价,而不是满足消费、促进生产。改革开放30年以来,消费者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为新型营销理念和新型零售业态创造了成长空间,我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理智地吸收和引进不同流通模式的成功经验,缩短了不同形态磨合的实践过程,一些外资零售业的逐步进入,对我市零售业态的推进起到了示范与带动作用,促进了我市零售业态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型业态并没有遵循一般规律依次进入市场,而是几乎同一时期进入的。尤其是1996年7月我市第一家超市——信特超市开张至今,常州零售业态发展令人瞩目,目前,我市旧式的百货店、粮油店、副食品店都已不见,代之而起的是处于成熟期的大型百货商店,处于成长期的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处于创新期的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市场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零售贸易面貌的变化已经成为常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中,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仓储商店、大型专业店和购物中心是我市发展较快的新型零售业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发展速度快,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对居民生活和城市空间影响越来越大。 截止2008年底,我市17种零售业态已有14种,拥有各类零售网点3093个,营业总面积达150.6万平方米;零售企业全年实现销售额372.5亿元,完成零售额351.1亿元,分别占常州市全部批零贸易企业的15.4%和89.5%。 二、常州市主要零售业态运行基本情况 1、主力业态凸显,多种业态并存 近年来,我市零售行业积极引入先进经营理念,连锁经营、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无店铺销售、电子商务等多种新兴零售业态百花齐放,各显其能。由于新的业态成本低、扩张效果好、管理理念先进,已成为零售商业中最具生命力的经营方式。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常州主要零售业态集中度与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规模效应凸现,市场份额大幅增长,共实现销售额372.5亿元,比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增长了1.4倍,其中:14种零售业态中市场份额居前的主要是专业店和专卖店、大中型超市、百货店,分别占全市零售业的72.3%、13.7%和7.1%。主力业态凸现。(见图1)
图1 同时,新的零售业态具有吸引力强、成长性好、市场切入快等优点,促进了我市零售网点的快速发展。2008年末,我市零售业已拥有经营网点3093个,营业面积150.6万平方米。(见表1) 表1 2008年常州市零售业主要业态基本情况
2、超级市场大型化,家电连锁快发展 由于现代商品经济商品种类和品种极大丰富,需要较大店铺面积予以展示,另一方面又由于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也需要较大面积来陈列商品,以建立足够的挑选性和一次购足的能力。各种业态的单体面积在不断扩大,主要表现为超级市场大型化,传统百货店向大型综合百货店演化,购物中心与商业摩尔的出现与发展。至2008年底,我市共开设大型综合超市14家,营业面积合计达22万平方米,建成购物中心1家,实现年销售额8.8亿元。同时,和传统的家电零售商家相比,家电连锁零售是先进的业态,顾客青睐专业家电连锁,主要还是被其丰富的产品型号与品牌选择,低廉的价格,灵活周到的售后服务以及家电大卖场独特的购物环境所吸引,而这些优点是传统的百货商店,家电小经销商,以及家电大市场等其他商业形态所不具备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家电连锁大卖场这种门店形式还比较新颖,加之各家电连锁开业前进行的各种铺天盖地式的促销广告,各连锁卖场周末的价格促销,不断地在消费者的脑中强化低价的印象,家电卖场目前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业态自身具有的优势带来的。2008年,我市拥有家电专业店103家,实现销售额30.6亿元,占专业店业态销售额的18.9%,占所有业态销售额的8.2%。 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和购买力水平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消费品市场呈现出繁荣活跃、快速增长的新格局。特别是新型零售业态的崛起,对传统的流通模式、经营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促进了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企业制度的创新,提高了流通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据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各零售业态共实现营业利润11.9亿元,上交税金总额7.2亿元。同时,新型业态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规模经营,降低了经营成本,稳定了市场价格,减少了假冒伪劣商品,净化了市场环境,通过网点布局的合理化、店面及商品的标准化及管理的规范化,使消费者享受到了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方便快捷的服务,新型业态的快速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08年,各种业态从业人员数达到3.14万人。(见表2) 表2 2008年常州市主要零售业态利润情况
三、主要零售业态的比较分析
从微观上看,在我市目前零售市场上,百货店等传统业态仍占有一席之地。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大型综合超市等新业态将全面赶超百货商店等传统业态,进入重组、扩张、创新的新时期,随着外资零售业的大规模进入,我市将步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导业态的阶段。 尽管百货店业态的发展速度不如连锁超市、专业店、便利店等新型业态,但其自身发展的绝对速度也非常快。2008年以百货店业态为主的企业,商品销售总额达26.5亿元,占所有业态零售额的7.1%,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相比其它零售业态,百货店有其独特优势。在商品和品牌集合力方面:百货店集聚了高级、高品质品牌,把握商品变化的最新信息,可以受到社会的认知感、安全感、信赖感;在人力资源优势方面:拥有高水准技术、知识、信息情报于一体的员工队伍; 在营销能力方面:通过面对面的营销,周到细致地接待目标顾客,同时,拥有一批稳定的优质顾客群;在信息导向力方面:作为文化、休闲、娱乐的重要交流活动场所,可以引导社会时尚文化发展。其不足有:对店员素质要求较高,培训难度大;设施齐全、装饰豪华,固定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 2、超级市场 ----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主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可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的零售业态。超级市场可分为普通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超市由于实行批量采购,敞开式售货,自助挑选,低价销售,因而对消费者有着较大的吸引力。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通过归并、重组和加盟,全市超市网点分布趋于平衡,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购物消费。至2008年底,全市超市共有网点210家,实现销售额51亿元。销售额居前三位的九洲大润发、明都超市、欧尚超市三公司共实现销售额15.1亿元,占全市超市销售总额的29.6%。从我市超市销售情况看,大型超市好于中小超市,对中小型超市来说,要适时地创新业态,合理布局,改善进货渠道,选择适当的市场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避开大型综合超市的竞争。同时,我市大型综合超市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业态内部的恶性竞争,专业性大卖场的竞争,连锁标准食品超市的竞争、专业特色性连锁店的竞争等。 3、专业店和专卖店-----专业店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的,并且具备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适当的售后服务,满足消费者对某大类商品的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专卖店指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制造商品牌,适应消费者对品牌选择需求和中间商品牌的零售业态。 专业店、专卖店凭借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逐渐成为与综合百货店、超市并驾齐驱的一种商业业态,并在一些主力类别的商品上挑战百货店和超市,形成特色。如家用电器、医药、通信器材、眼镜、建材等商品形成了专门经营的专业店,专业店所经营的商品价格低廉,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超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专卖店则更具品牌特色,个性化服务明显,发展空间非常大。2008年,本市2149家专业、专卖店,共实现销售额269.2亿元,占当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5%。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业态,以无店铺经营为特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E-Shop在我市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今后,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超市将成为连锁经营的主流业态,专业超市、商业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也将得以大发展。我市零售市场的格局一端是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因实力强,管理水平高不断强大,另一端是便利店、专卖店,因小而专,便而利,也十分稳定,而中间规模的超市,商场则日益下滑。 四、新型零售业态发展对我市商业格局的影响及建议
回顾我市商业体制改革历程,从80年代初所进行的一系列商业改革,只至进入90年代,新型零售业态大发展,已经从网点布局、行业结构、技术和规模、业态的发展等方面,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我市商业格局。 政府在制定行业组织政策时应以避免恶性竞争,追求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建立分布合理、结构完善、能实现规模经济的现代零售网络。一方面,通过优势超市兼并劣势超市,减少超市数量,提高市场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实施超市联合与重组,组建跨地区的大型超市公司,减少内部摩擦,实现有效竞争。
(二)对我市商业行业结构的影响。批发和零售是传统商贸中相互扶持的两大行业,批发业支配着以分散的单体店为特征的零售业,随着新型零售业态的发展,如大型货仓式商场和大型超级市场的出现以及连锁化经营的趋势,大大提高了零售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济优势,大大强化了零售业对最终市场的掌握,作为中间产业主导力量的零售业已具有决定上游产业的力量,对上游产业起着市场导向的作用,批发业对零售业从支配地位转而处于从属地位。零售业可以大批量地直接从工厂进货,经过组配后利用零售业自身的营销网络大规模地销售出去,大大削弱了批发业对零售业的转售功能,配送中心不仅向连锁店配送商品,而且可以实行社会配送,大有取代批发公司之势。 建议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充分发挥网络竞争优势,立足于供应链对采购、销售、库存、结算予以战略“链”管理。这样,零售商才有可能做到以最低的成本、便捷的渠道,将标准的产品交付给顾客,并随时与顾客沟通信息,从而不断提高经营反应速度,使业态的创新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四)对今后我市业态发展的影响。早期各种零售业态的生成与发展,主要是基于其他业态的缺陷而发挥扬我所长、击其所短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的加剧,各业态之间为避己之短,纷纷引入其他业态的优点,业态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成为一大特点。例如,传统百货店过去都采用封闭式售货,使顾客自主选择权大受限制,而今开架售货已成为百货店采用的基本经营方式,这种从自选超市学习的经验,不仅降低了百货店的人工成本,也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积极性。反观超市业态,则对贵重商品和小件商品采用了柜台式售货的方式,这明显降低了商品的丢失率,也扩大了商品的经营范围。这种各取所长、相互渗透的做法在其他业态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各业态相互融合的趋势更为突出,现今超市引入专卖店等如药店、茶叶店、小吃快餐已成潮流,百货店则更是如此,不仅有超市,还有餐饮、娱乐、健身等项目,俨然有购物中心的面貌。总之,这种相互学习,各取所长的变化,对于各零售业态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综合优势是必不可少的。 撰稿人:王 晨 核稿人:陈 征 签发人:吴志刚 |
|||||||||||||||||||||||||||||||||||||||||||||||||||||||||||||||||||||||||||||||||||||||||||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电话:0519-8568305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