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发布日期:2010-08-30 来源:本网站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深化的结果,通过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越高、社会分工越细、国际化程度越高,对租赁和商务服务的需求就越大。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工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专业化的租赁和商务服务需求也快速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作用日益突出。能否有效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直接关系到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关系到制造业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同时进一步快速发展商务服务业有利于缓解知识型人才的就业压力。 一、我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企业总量初具规模。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2673个,实现增加值60.3亿元,占全市其他服务业(除批零住餐、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总量的35.6%,全部法人单位的固定资产原值达199.9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其中以商务服务业为主,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和固定资产原值比重均占98%以上。2008年末,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2620个,占98.0%;从业人员5.24万人,占98.7%;固定资产原值198.6亿元,占99.3%;租赁业有法人单位53个,占2.0%;从业人员696人,占1.3%;固定资产原值1.3亿元,占0.7%。 2、发展形式多样化。租赁业除了场地租赁和机械设备租赁之外,文化及日用品出租也有所发展。商务服务业更是百花齐放,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调查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而且发展日趋专业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专业服务。如调查论证、形象设计、战略策划、资产评估、投资顾问、公证等专业服务。此外,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和其他商务服务都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法人单位数排在第一位的是企业管理服务业,法人单位有683个,占26%;就业人员11314人,占21.6%。其次是咨询与调查和广告业,分别有法人单位524个和549个,比重为20.0%和21.0%,就业人员3812人和3298人,比重为7.3%和6.3%。这三个行业的法人单位占了商务服务业的60%以上。 3、私营企业占据优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2673个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法人单位为2497个,占总数的93.4%。在内资企业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营企业占据优势。私营企业以其运作灵活的特点,发展迅速,成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一支主力军,单位数量比重达84.1%;其次依次是集体企业,占21.5%;股份制公司,占2.5%;国有企业,占2.1%。 4、行业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普查资料反映,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营业收入为113.6亿元,利润总额为35.8亿元。每百元营业收入实现利润31.5万元,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实现营业收入21.4万元,表现出较强的行业盈利能力。 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就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从学历上来看,主要集中在高中学历和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中,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素质的平均水平相比偏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具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为32477人,占61.1%;具有大专以上及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占38%。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仅有488人,占0.9%。从技术职称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拥有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只占13.0%,而且大部分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集中在初、中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业人员素质总体不高。 3、租赁业经营状况有待改善。租赁业的经营状况令人担忧,处于“小、弱”的困境,其固有的功能远未得到发挥。机械设备租赁业内除了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租赁、其他机械与设备租赁外,其它如农业机械租赁等各项行业都有亏损现象出现。文化及日用品出租业的经营情况稍好,但图书及音像制品出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三、加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针对内资商务服务业普遍存在的“小而弱”问题,要积极引导商务服务企业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并积极支持和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的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2、大力发展租赁业。租赁业在发达国家被誉为朝阳产业,它既是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又是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建议制定租赁行业的各项法规,完善租赁行业的税收体系,规范租赁市场的发展;加强对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企业的管理,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更新传统的租赁运作模式,促进租赁企业的发展。 3、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行业,科技创新和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对行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促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鼓励租赁和商务服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开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基础技术。要逐步建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利用发达地区的知识、信息资源,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4、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发展。结合我市商务服务业发展的实际,不断促进和规范商务服务业各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租赁和商务服务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行业协会,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实施国家和行业标准、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规避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自律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企业的合法权益。强化政府、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之间沟通联系以及服务业各行业间的协调配合。 撰稿人:蔡 洁 核稿人:陈 征 签发人:薛建伟 |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电话:0519-8568305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