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实现丰收 经济发展加快 |
发布日期:2010-08-30 来源:本网站 |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增收这个目标,切实加强农业生产工作的领导,努力克服多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狠抓各项政策和工作措施的落实,使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3.5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0.8亿元,同比增长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480元,同比增长13.2%。 一、经济总量增大,发展速度加快 近年来,我市各地农业部门紧跟市场脉搏,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来保持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农业经济总量增大,产值和增加值增长加快。上半年,我市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3.5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38.2亿元,同比增长7.8%,增幅提高3.9个百分点;林业产值0.6亿元,增长6.9%,增幅提高2.9个百分点;牧业产值12.6亿元,增长5.9%,增幅提高8个百分点;渔业产值18.8亿元,增长5.1%,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6.5%,增幅提高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保持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0.8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4.2亿元、0.4亿元、4.5亿元、9.6亿元和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7.3%、5.4%、5.2%和7.1%,除渔业增加值增幅同比略有下降外,农业、林业、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幅与上年相比,分别高出2.9个、3.2个、7.3个和2.9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稳定,结构不断优化 1、种植业生产平稳发展,呈粮增油降的特点。受粮食价格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今年,我市夏收粮食面积继续扩大,全市夏收粮食面积为96.7万亩,比上年增加8.9万亩,同比增长10%,粮食总产量达到29.8万吨,比上年增长9%;全市小麦面积为92.8万亩,比上年增加8.9万亩,增长10.6%,小麦总产量达到29.1万吨,同比增长9.3%;全市油菜籽的种植面积为27.1万亩,比上年减少5.4万亩,同比下降16.6%,总产量达到3.7万吨,比上年减少23.8%。今年我市夏熟粮油单产比上年有所下降,单产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受今年不利气候影响。上半年我市各地气温偏低、降雨偏多,夏熟作物生育进程推迟,粮油单产造成损失。据统计,全市夏粮亩产达 2、夏粮收购稳步开展,价格出现明显回升。全市各级粮食部门从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掌控粮源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夏粮收购工作,与去年相比,今年夏收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受近年国家粮价政策支撑,我市今年小麦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农民种粮收益得到保护。据调查,金坛市6月初国有粮库开秤收购红小麦,标准品为94元/ 3、畜牧生产效益下滑,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生猪存栏45.4万头,同比增长15.3%,生猪出栏44.4万头,同比增长1.6%;家禽出栏1976.6万羽,同比增长16.1%;猪肉产量为3.1万吨,同比下降0.7%;禽肉产量为2.9万吨,同比增长6.3%;禽蛋产量为1.9万吨,同比增长38.2%;牛奶产量为0.8万吨,同比下降4.1%。目前,生猪价格偏低,再加上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以及人工费用的上升,影响到生猪的发展,多数养殖户,对生猪行情好转信心不足,对稳定生猪发展构成压力。上半年生猪价格很不理想,价格平均每担450元左右,多数养殖户处于亏本局面。生猪价格下跌,一是由于去年底生猪存栏量逐步投放市场,春节后猪肉市场需求周期性下降,造成市场短期内供大于求;二是各地反映收购商普遍借机打压生猪收购价格,收购商及中间利益获得者却借机从猪价惨跌中比平常多得了至少5%的中间利润;三是规模经营户比例较高,出现大户集中抛售现象;四是生猪生产计划性不够,调节生猪产、销平衡的市场机制不完善。 4、渔业生产保持平稳,经济效益稳步增加。在水产品市场价格上扬的推动下,我市农民水产养殖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市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全市渔业产值为18.7亿元,同比增长5.1%,渔业增加值为9.6亿元,同比增长5.2%。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调整养殖模式,积极引进水产新品种,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不断扩大池塘生态养殖面积和无公害生产基地,使水产品养殖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品质、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据调查,上半年常规鱼价格稳中有涨,如大头鲢、鳊鱼、鲫鱼等,处于稳步上涨的态势;河虾价格较高,平均每 三、农村工业加速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有效投入提升年”活动,加快投入步伐,积极调整结构,不断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市农村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工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以来,农村工业呈现发展速度加快,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的态势。一是经济总量稳定增长。1-6月份,全市农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22.8亿元,同比增长26.4%,增幅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37.4亿元,同比增长25.3%;二是经济效益快速增长。1-6月份,全市农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82.1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利润119.6亿元,增长41.3%。三是私营工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农村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2.6亿元,同比增长27.9%。实现利税101.4亿元,其中利润6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和36.9%。 我市通过积极开展帮扶脱贫工作、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农民现金收入增速加快。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480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91元,增长13.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除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是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点。由于农村乡镇企业经济的发展,从业人员和外出打工人员的工资水平有较大提高,今年我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显著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现金收入5772元,同比增长27.4%,占现金收入比重为68.1%。此外,由于我市各地不断重视农业生产和土地流转工作,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贴以及持续提高离退休金、养老金,使得今年上半年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呈现总量和速度同步增长状态,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财产性现金收入602元,同比增长27.6%;人均转移性现金收入613元,同比增长8.2%。 撰稿人:许听泉 核稿人:李歆生 签发人:薛建伟 |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电话:0519-8568305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