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通知公告 统计动态 统计信息 统计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您好!今天是 :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 内容
从研发经费投入角度探究常州工业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18-12-04  来源:统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研发经费是指在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的费用支出,国际上通常采用研发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可见,国家的发展,城市的进步,都离不开“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提出新时代江苏要实现“六个高质量”,在这种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市以“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精神,积极打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工业立市,智造为基”,科技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主流核心,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指标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反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总体情况

2017年末我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40家,其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1570家。全年投入研发经费169.2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经常性支出150.7亿元,同比增长12.5%;资产性支出18.4亿元,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设研发机构1876个,同比增幅4.8%,研发机构人员达到了54844人,较上年增长了6.1%,总体研发投入有较高幅度增长,科研型工业企业占市场份额逐年增长,企业对自主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2017年我市研发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最高,达37.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的22.1%,投入研发经费较上年增长8.4%;其次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共投入研发经费18.4亿元,较上年增长了6.8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位列第三,总投入达16.6亿元,较上年有小幅回落。汽车制造业增幅最高,2017年研发投入8.3亿元,增幅达56.7%;金属制品业研发投入6.4亿元,增幅36.5%;专用设备制造业投入14亿元,增幅32.1%。

二、投入特点

研发情况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当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大多数企业面临着产品生产周期越来越短的压力,在苏南地区这种市场饱和度较高的区域,发展要保持活力,就应有与经济增幅相匹配的研发经费投入。研发经费虽占GDP比值不到3%,但却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就我市2017年度研发经费的投入态势来看,研发投入呈现行业间分化趋势。

1、汽车制造业仍然属于研发投入最为活跃的行业。2017年汽车制造业在研发投入中增幅排名第一,为56.7%,并且已经连续两年位列第一,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明星行业。2017年我市汽车制造业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较上年增长62%,大批研发人员涌入,给常州汽车制造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常州制造业过去一度呈现“三多三少”局面,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市自2013年筹划布局,先后引进东风、金坛汽车、北汽新能源、车和家、上汽大通等6个整车项目,形成乘用车与专用车互补整车产业链,带来了汽车整车产业强劲“龙抬头”,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70多家,产业链产值近千亿元。我市汽车制造业企业前期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将不断惠及汽车整车产业发展,汽车制造行业将会呈现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态势。

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仍然为全市研发投入最多的行业。2017年我市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仍然居研发投入榜首,全年总投入37.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的22.1%,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发投入体量最大的行业。从纵向比较,该行业发展较上年明显回暖,研发投入增加值由去年的下降2.1%回升至今年的增长8.4%。其中,占研发大头的光伏行业2017年全年工业总投资48.6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98亿元,增长了4.3个百分点。其中,我市最为突出的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拥有研发机构数6个,研发人员147名,其中41.5%为硕士生以上学历,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转型期,天合光能克难奋进,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发展新路。

3、金属制品业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前景看好。2017年金属制品业研发投入有较大幅度提升,在纳入年报调查范围内的256家金属制品企业全年共投入研发经费6.4亿元,同比增长36.5%,全年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828.3人年,同比增长了24个百分点。另外,专用设备制造业全年研发投入14亿元,同比增加了3.4亿元,增幅32.1%,全年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4540.9人年,同比增长26%。金属制品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仍然延续近年来的发展势头,科研开发随着经济增长的速度,保持着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三、存在问题

1、研发机构覆盖率仍呈较低水平。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1673家,研发机构覆盖率为39.5%,超过6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平台,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中间力量,全年研发机构覆盖率较上年仅上涨了0.7个百分点,这相对于我市经济增长速度,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从企业类型来看,私营企业占我市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3.6%,但是这部分企业的研发机构覆盖率只有36%,处于“拖后腿”的状态,相对于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的研发机构覆盖率为45.8%来说,我市私营企业研发能力仍然处于全市的短板地位。

2、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数为57571人,同比降低4.5个百分点,占全部期末从业人员的6.7%。从横向来比较,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期末全部从业人员比为11.5%,超过常州4.8个百分点,而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期末全部从业人员比为7.3%,超过常州0.6个百分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数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3、资金链紧张制约自主研发投入。从研发投入的企业类型来看,2017年我市私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为1.35%,总体研发投入与我市全部规模以上非私营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的平均值1.46%还存在差距。分析原因,我市绝大部分私营企业由于流动资金紧张,为了保证资金链运作正常,对产品的投产周期要求较短,因而对研发的投入相对来说较为力不从心。

4、部分行业研发投入萎缩。从行业来看,我市研发投入正在进入新一轮洗牌,2017年,我市纺织服装、服饰业有较大幅度萎缩。2016年度研发投入增幅占据前三的纺织服装、服饰业,其研发投入增幅由27.1%下滑到2017年的-5.6%,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仅为189.7人年,较上年回落了48个百分点。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是我市纺织服装制造业多以出口为主,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用工成本刚性上升,行业外贸形势严峻;另一方面,自2016年12月以来,我省正式启动“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部分落后生产模式的纺织服装制造业生产受限,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四、发展建议

1、鼓励各种形式的研发合作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技术的难度与深度都日益加剧,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复杂化,跨部门的特征也日益明显,各个技术学科和领域之间的相互补充日益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是稀缺的,其在不同企业间的配置是不均衡的,通过合作,共同开发技术项目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能力优势。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深,传统经营观念的转变也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市正在萌发一批科技孵化类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比如金坛区近期组建的茶业机械化产业和薄壳山核桃创新战略技术联盟,以及扶持和服务小微科研类企业的“拨云众创空间”,为新兴形态企业创造了更大发展空间,用新型发展理念带动带活传统经济,用科技创新打牢我市经济发展的地基。

2、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尽管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打造八大人才工程,并推出了“龙城英才计划”,科研人员队伍不断充实,但我市科研人员数相对于苏州、无锡等城市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筑巢引凤聚人才,项目带动促发展,我市仍然应当立足于以优良的条件和有力的项目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

3、进一步扶持科研类企业。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很多惠及科研类企业的税收政策,新形态的金融合作方式也在不断刺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例如众泰汽车与江南银行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是我市银企强强联合的开端,促进税收红利的不断惠及,“创新链+金融链”的不断完善,势必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实现企业的新一轮发展。未来,科技研发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为常州实现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的工业明星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主办单位:常州市统计局
 办公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3层 联系电话:0519-85683051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28  苏ICP备05003616号